所有栏目
258

【润安机械】中储粮:打造绿色科技粮库 智能化管理“天下粮仓”

2021/12/16

2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了解,智能化粮库是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正在建设和应用的24小时无盲点集中监控和风险预警平台,全过程痕迹化管理粮食数量、质量、出入库业务,智能化控制通风设备,并对粮情风险进行预警。在中储粮智能化管理的引领下粮食仓储业正在由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深刻转型。

中储粮数据显示,2016年底实现了630家直属库和分库的智能化管理,2017年将全面完成剩余分库的智能化建设,实现全覆盖。目前,中央储备粮质量达标率提高到97%以上,综合损耗率控制在1%,储粮数量质量更有保障。

“一卡通”“千里眼”帮助农民卖“舒心粮”

“现在办了智能卡,工作人员用电脑就能帮我们操作,两个小时就可以办完,以前现金支付,现在是24小时到账。” 徐州市铜山区二堡村村民李同德笑着说“一卡通”十分方便。

记者在中储粮徐州直属库收储点了解到,农民进门先登记“一卡通”,此后取样、检验、称重、装卸、结算和支付等卖粮的各个流程都通过一卡通办理。这意味着从卖粮食的农民进入中储粮的收储粮仓站点大门开始,人、粮、钱的流向和状态被尽收眼底。

“目前中储粮徐州直属库‘一卡通’系统覆盖率达到100%,通过‘一卡通’系统,实现了各环节业务公开透明、责任可追溯的信息平台上规范运行,用信息化手段严格政策性收购全流程管理,规范了作业流程、强化了风险管控。”中储粮徐州直属库主任靖峰介绍说。

由于徐州辖区托市收购库点多、总量大、区域跨度广。目前徐州直属库已在中心库及3个分库安装摄像头350个,大大提升了监管效率,增强“千里眼”的威慑性,随着技术性能的提升而不断强化,也促进了仓储监管水平的提升,有效解决了一线库点仓容紧张和分布不均衡的矛盾。

“内环流”“压盖隔热”让粮食受到精心呵护

收粮不易,储粮更难。大国粮仓,如何积好粮?

一粒种子就是一个生命。“过去用二氧化碳储粮,粮食不能呼吸,现在用氮气储粮,粮食有微弱呼吸,虫害也不能生存。”宿州仓储科科长郭长虹告诉记者,整个仓库5000吨小麦上面覆盖20公分稻糠起到隔热保温作用。仓库采取内环流控温、空调控温、粮面压盖储粮技术,夏季仓温控制在25℃以下。改造后的仓库,可使人力成本降低百分之三十,能耗成本降低百分之四十,实现绿色储粮。

记者走进中储粮宿州直属库粮仓内,19℃让人感觉很舒适。“除了用 ‘内环流’,仓内还采取“压盖隔热”等方法降低仓内温度,”郭长虹介绍说,仓内均采取了屋顶架空结构,用菱镁板吊顶隔热,有效降低仓温5℃-7℃,使粮仓达到低温存储,有效控制了病虫的繁殖和滋生,做到保品质、保数量、保安全储粮。

据了解,截至2016年底,全系统空调控温储粮规模达到2000万吨以上,氮气气调储粮技术改造1500多万吨,内环流控温储粮1700多万吨,智能通风约1800万吨。中央储备粮科技储粮覆盖率达到95%以上,综合损耗率全面控制在1%以内,节约成本费用2亿元以上,有效发挥“无形良田”作用。

中储粮管理总公司负责人表示,2016年中储粮全年累计购销粮食2.43亿吨,在国内粮食流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中储粮总公司2016年监督检查结果显示,中央储备粮账实相符率为100%,中央储备粮宜存率达保持在95%以上,成为“优质粮”“放心粮”。目前,中储粮正在全系统大力推进“标准仓”“规范库”建设,将全系统1013个库区列入了创建计划,实现大国粮仓以规范化向标准化管理的新跃升。近年来,中储粮在夯实中央储备粮管理的同时,全力服务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执行国家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等政策性粮食收储任务。严把粮食质量入库关,提高粮食仓储管理水平,面对国家政策性粮食收储量大幅增加,加之中储粮自身仓容不足,委托管理成为最低收购价、临储粮油管理中的主要形式。目前,委托收储库点数量是中储粮直属库数量的几十倍,委托库点储存的政策性粮食占比达80%以上,点多、面广,监管难度大。为了强化风险管控,中储粮与地方粮食管理部门、农发行加强对委托企业定点的审核,严格定点,落实三方共同监管措施,强化技防、人防、法防和经济防范“四位一体”。对委托代储库点储存的政策性粮食,按照国家销售出库的总体安排和销售计划,做好出库监管,压实承储企业的主体责任。